当连续高温撞上书香盛宴,如何足不出户逛遍上海书展?2025上海书展,记者深入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挖掘其中的三大“青浦彩蛋”——从近六千年前的崧泽遗址,到古代航运港口青龙镇遗址的考古绘本,再到地铁站里的六千年文明长廊,带你见证青浦如何以文化基因书写上海历史叙事。
方志长河·青浦的千年足迹
在“方志长河·遇鉴江南”长三角方志文化专题展区,《青浦县志》陈列于核心展柜。这部厚重的志书以编年脉络,串联起青浦从水泽之地到江南枢纽的变迁:唐宋青龙镇的千帆商影、明清朱家角的米市繁华、近代通商口岸的丝路余韵,直至今日长三角一体化的门户担当。当指尖拂过志书中泛黄的书页,仿佛触碰到了青浦历史的密码——青浦,始终是江南叙事里不可或缺的坐标。
考古绘本·青龙镇的重生之旅
上海博物馆与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联袂推出的文物游戏绘本《爸爸的考古笔记》,在友谊会堂掀起童趣风暴。新书发布会现场,孩子们通过聆听考古学家讲述真实的发掘故事,互动问答复原青龙镇考古过程中发现的历史痕迹,书中用儿童喜爱的绘本形式还原了这座湮没千年的“上海第一港”。青龙镇作为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枢纽之一,将“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向前推进了整整一千年。
地铁长廊·六千年的时空折叠
上海地铁一大会址·新天地站的文化长廊,因为《上海六千年》主题展变身“迷你博物馆”。六大展板浓缩上海文明史诗:从“最初的上海”展区崧泽文化的文物,到“千帆之港”展板青龙镇港口的复原,直至“长三角一体化”展板的历史渊源。长廊如时空隧道,将青浦的史前篝火、唐宋帆影、现代虹桥串联成一条完整的文明链——每一步前行,都在印证早已刻入城市骨血的“海纳百川”基因。
从方志泛黄的纸页到充满童趣的考古绘本,从地铁长廊的崧泽文化到青龙镇遗址的航运传奇——青浦元素在上海书展中的呈现并非静态展品,而是流动的文明血脉。当这些元素汇聚于上海书展这个集中展示的大平台,让我们触摸到青浦深厚的文化积淀,也让我们感受到青浦继续书写未来的蓬勃活力。
记者:周昱含
摄影:周昱含
视频:周昱含
编辑:俞静彦
胡军军
终审:张婧(特聘首席)
2025上海书展,记者深入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挖掘其中的三大“青浦彩蛋”——从近六千年前的崧泽遗址,到古代航运港口青龙镇遗址的考古绘本,再到地铁站里的六千年文明长廊,带你见证青浦如何以文化基因书写上海历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