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到利川苏马荡避暑的起源可追溯至2008年。当地农民通过出租改造的农房,形成避暑地产雏形,吸引了来自武汉等地的避暑游客。苏马荡的原名其实叫“ 苏马凼 ”,早期仅为千人规模的中草药材村。2008年,当地人杨正龙将此地开发为避暑胜地,通过与村民合作出租农房,改造成家庭旅馆,形成了初期的避暑经济形态。苏马荡的客流主要来自哪里呢? 其主要来源于重庆:作为邻近地区,重庆游客占比最大,主要来自主城区及周边区县(如万州、云阳、开州等)。其次是武汉,其游客数量在苏马荡避暑客中占据重要位置。 成都与江苏上海等地也有一定比例的客源。
笔者是武汉人,所以比较熟悉武汉人选择到利川苏马荡避暑其主要原因就是其独特的凉爽气候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苏马荡夏季平均气温仅22℃左右,其气候凉爽宜人。这种气候条件对武汉等南方城市高温天气下的避暑需求是具有天然吸引力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交通便捷:武汉出发自驾约6小时可达,沿途风景优美,高速费用约375元。高铁至利川站后,可乘坐直达小巴(约1小时,票价10-20元)或拼车/包车至苏马荡核心区。而且苏马荡生活配套:建立了15分钟步行买菜圈,常态化举办围棋、书画等文化活动,丰富避暑体验。苏马荡的土家文化活动也比较丰富。
但是,武汉人到苏马荡避暑的消费成本因住宿方式不同其差异较大:例如有自住避暑房的其成本就相对较低。若在苏马荡有自住房,每月人均生活费约600元至1000元(含水电、燃气及日常开销),相比武汉其节省约1000到2000元。 当然,如果是选择当地的民宿住宿其成本就比较高,条件较好的民宿包吃包住,每人每月约2600元,两人合计5200元/月,但住宿条件不如自住房。 交通成本方面,如果是自驾,武汉到利川约584公里,高速费用约263元,油费约291元,全程约7小时。 高铁/动车:武汉到利川约2.34小时,但需额外计算市区至苏马荡的交通费用。
在苏马荡,民宿价格高昂且条件参差不齐,部分房源无电梯、WiFi信号弱,生活设施不全。旺季期间最低住宿价格可达4500元/月,且价格不随住宿时长浮动。另外,苏马荡的物价较高,餐饮、购物等日常消费明显高于普通城市,例如纸包鱼等简单餐饮价格不菲,生鲜价格比景区外高约50%。 苏马荡的气候波动较大,夏季均温约21℃,但实际体感温度受天气影响显著。雨季(6-8月)雾气重、湿度大,可能造成闷热体感;晴朗天气则凉爽宜人,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 苏马荡位于山区,地理位置偏远,公共交通不便,非自驾游客出行依赖包车或跟团,其费用高昂且易延误。
本作者刚刚在利川市区的某小区住宿了将近一星期,今天才回到武汉,自我感觉在利川市区避暑比到苏马荡避暑其优势要明显一些,其具体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利川市区的气候优势;利川市区夏季平均气温约22-25℃,森林覆盖率超68%,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是天然的“空调房”。 利川市区的交通便捷优势:境内有沪渝高速、利万高速及宜万铁路、渝利铁路,每日动车班次密集,自驾至万州仅需1小时,出行效率高。 利川市区的生活配套完善优势:城区有32个山体公园,人均绿地面积15.18㎡,生活成本低(新房均价约5000元/㎡),餐饮、购物及娱乐设施齐全。
特别是利川市区内群山环抱,水网密布,这种自然条件尤其适合呼吸系统调养。利川境内河网密布,是清江的发源地,因为没啥工业污染和植被良好,这里的地表水水质常年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是恩施州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和华中重要的“生态绿肺”。利川市区海拔约1000米,夏季均温仅 22~26℃,比武汉、重庆低8-10℃,空调基本不用开,昼夜温差大,早晚需穿薄外套,夜间需盖薄被,而且湿度适中,比贵阳干燥,比昆明湿润,被誉为“避暑胜地”。利川市区避暑,其消费水平可以与当地居民看齐,所以我要说,利川市区才是利川市境内避暑的择优选择。